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chuàng) > 正文

宋徽宗與成就斐然的宋代文化

核心提示: 宋徽宗文化造詣極高,興趣頗廣,他在位期間,普及教育,振興禮樂,并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和手中的權力推動書法、繪畫、道教、醫(yī)學等多個文化藝術領域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不少人才,為今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然而,隨著政局的動蕩和抗擊侵略的無力,北宋的文化事業(yè)也遭受了沉重打擊。

【摘要】宋徽宗文化造詣極高,興趣頗廣,他在位期間,普及教育,振興禮樂,并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和手中的權力推動書法、繪畫、道教、醫(yī)學等多個文化藝術領域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不少人才,為今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然而,隨著政局的動蕩和抗擊侵略的無力,北宋的文化事業(yè)也遭受了沉重打擊。

【關鍵詞】宋徽宗  文化藝術  藝術事業(yè)    【中圖分類號】K244    【文獻標識碼】A

53歲去世的宋徽宗趙佶是北宋第八位君主,在位26年。他聰明異常,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無疑是一個藝術方面的天才。然而,他缺乏政治才干,任人不當,用度奢侈,幾乎可以說是不諳治國為君之道。盡管徽宗在國家管理的諸多層面乏善可陳,但其所鐘愛的文化藝術事業(yè)卻在他的推動下蓬勃發(fā)展,取得了至今都令人艷羨的巨大成就。

宋徽宗——藝術家與藝術事業(yè)的守護者

徽宗本人具備極高的藝術天分,南宋鄧椿評價他“藝極于神”,并非僅是阿諛之辭?;兆诰谠娢?,擅長書法繪畫。他創(chuàng)新的書法即是聞名于世的“瘦金書”。他的繪畫融合詩、書、畫、印,推動了以“詩書畫印”一體為外部特征的文人畫的發(fā)展。另外,他喜歡搜集文物、珍奇。作為一位杰出的藝術家,徽宗本人的藝術成就便是對藝術事業(yè)的巨大貢獻。

宋徽宗不僅僅是一位藝術家,他還是一國之君,帝王的至高權力使他有能力為藝術事業(yè)的繁榮提供切實的保障。他能夠召集一流的藝術家齊聚京城,這極大地促進了高端藝術人才的交流。米芾在其所著《書史》《畫史》中所收錄的字畫,皆是他“平生所歷”,而他親眼所見的這些珍貴作品大都藏在李公麟、趙令穰等同為藝術家的好友以及京城的達官貴人家中。米芾能有這種機遇和資源,不能不說是與徽宗的召集和組織息息相關的。同時,徽宗還可以動用全國之力搜羅字畫真跡,作為皇家秘藏。這些藏品數目眾多,“集為一百秩,列十四門,總一千五百件”。更為可貴的是,這些秘藏徽宗并非秘不示人。據北宋畫院的老畫工回憶,每十天宋徽宗就會派遣宦官將兩匣宮中所藏畫卷帶到畫院,讓學生觀摩學習。一個癡迷于繪畫的帝王肯將自己所藏的珍貴畫卷展示給畫院的學人,盡可能使他們擁有更多機會臨摹原本,借以提升藝術境界,可見宋徽宗對培養(yǎng)優(yōu)秀繪畫人才所費的苦心。

北宋的繪畫人才供職于翰林圖畫院,簡稱畫院?;兆诖蠓岣邥嫻俚恼蔚匚?。為了更多更好地培育藝術人才,徽宗設立了書學與畫學,提高學生的待遇,并由米芾等一流藝術家執(zhí)教。在培養(yǎng)思路方面,注重提升學生文化素養(yǎng),要求學生必須學習儒家經典和文字學。畫院以詩作考題,往往構思精巧,別出心裁,歷來為人所稱道。“亂山藏古寺”“野渡無人舟自橫”都是膾炙人口的試題。這樣的訓練和考核,使之前的畫工變成了畫家,培養(yǎng)出了大量優(yōu)秀的繪畫人才,《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就曾供職于畫院。

有時,徽宗甚至親自指導天資聰穎的畫學學生,傳世名作《千里江山圖》的作者王希孟就是其中之一。這幅作品被徽宗賜予當朝宰相蔡京。根據蔡京的題跋記述,王希孟十分聰明伶俐,但由于一直缺乏名師指點,畫作總是“不甚工”。在徽宗的耐心教導下,王希孟迅速進步,創(chuàng)作出千年名作《千里江山圖》。徽宗不掠美,肯將這幅作品賜予當朝宰相,是對年輕人莫大的鼓勵。宰相蔡京本人就是書畫的行家里手,他對王希孟畫作的收藏和贊美不完全是逢迎皇帝的旨意,而是發(fā)自內心的欣賞。皇帝和宰相能夠不因畫家出身卑微而輕視其作品,實在是難能可貴。宋徽宗還鼓勵內臣和宗室子弟學畫作畫,并將其中佼佼者的畫作收入御府收藏。高端人才賞畫訪畫,畫院學生受教學畫;宰輔大臣知畫愛畫,近侍親貴習畫作畫,這是徽宗時代藝術氛圍的真實寫照,無疑也極大地推進了文化事業(yè)的繁榮。

這些藝術實踐還促進了兩宋之交的文人學者對藝術史、藝術理論的探討,因而涌現出了很多水平極高的研究著作,可謂成就斐然,這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相當罕見的。其中包括宋徽宗主持編纂的《宣和博古圖》《宣和畫譜》《宣和書譜》,宋高宗趙構的《翰墨志》,郭思的《林泉高致集》,米芾的《畫史》《書史》《海岳名言》,董逌的《廣川書跋》《廣川畫跋》,鄧椿的《畫繼》,姜夔的《續(xù)書譜》,岳珂的《寶真齋法書贊》等。這些作品的價值難以估量??梢钥隙?,如果沒有徽宗對文化藝術的大力提倡和眾多學者的藝術實踐,這些著作幾乎不可能出現。宋徽宗對文化藝術的貢獻確實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崇寧興學——繼承父志與普及教育

崇寧是徽宗第二個年號,取尊崇神宗熙寧之意?;兆谡莆照嗪螅^承其父的變法精神繼續(xù)改革。發(fā)展教育是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在北宋仁宗慶歷時期和神宗熙寧時期,政府主導了兩次大規(guī)模興學運動。在這樣的政治和歷史背景下,徽宗選擇興學作為自己改革的第一步。

崇寧元年(1102),改革的推動者之一蔡京認為應當“以學校為今日先務”,從而拉開了崇寧興學的序幕。此后以徽宗為首的朝廷陸續(xù)頒布了一系列規(guī)定。其舉措主要包括增置學田,增設??茖W校,擴大中央太學規(guī)模,增置地方官學(州縣學),推廣三舍法,建立學校升貢法以及設置專門的官司管理學校事務。這些措施對推動教育的發(fā)展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首先各級學校可以通過經營學田,出租“房廊”,獲得政府補貼等方式籌措學費,解決辦學經費問題。其次,建立起一個全國性的官學體系,使得各地教育得以普及。第三,由于科舉考試產生了一批難以入仕又脫離生產的讀書人,大量州縣學教官職位的設立為其提供了就業(yè)機會,成為文化向基層尤其是農村地區(qū)傳播的師資力量。第四,在地方官學中學習的學生,通過三舍法的層層選拔,可以升入太學(即升貢),之后通過太學三舍法的選拔,直接進入仕途,三舍法與學校升貢法提供了一條科舉之外的入仕渠道,從而保證了士人對改革的支持。同時,改革催生了專管地方學務的官司——提舉學事司,這是中國古代教育發(fā)展史上的重大創(chuàng)舉。

崇寧興學在文化教育史上有著承前啟后的作用。一方面,它的不少舉措是對之前興學活動的承繼。比如推廣三舍法,就是對熙寧興學所確立的三舍法體系的繼承和發(fā)展。另一方面,它又有著影響后世的創(chuàng)新措施。比如崇寧二年(1103)在各路設置的提舉學事司,開創(chuàng)了中國地方學務專門化管理的先河,是明清各省設置提學官或提督學政的濫觴。影響最深遠的莫過于學校升貢法?;兆诘热讼M詫W校升貢法代替科舉取士,甚至一度廢除科舉。雖然這個目標沒有實現,但明代的“科舉必由學校”,使升貢法與科舉取士的結合成為取士的常態(tài),深深影響了明清兩代的選舉制度,這不能不說是崇寧興學的重要遺產。盡管朱熹批評崇寧興學是“要結士譽,買覓人情”,但客觀來講,它的舉措大都是中國教育史上的寶貴嘗試。

尊儒與崇道——皇帝的責任與個人的信仰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正統(tǒng)思想,是維系中國古代各王朝政權的重要基石,其核心便是禮樂文化?!抖Y記》中說:“周公朝諸侯于明堂,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為了實現類似周公治國的理想,宋徽宗按照《禮記》的相關論述開始重新設計宋朝的禮樂文化。

明堂是周代典籍中集祭祀、施政及教化功能于一體的最高等級建筑,歷代多有仿建。宋代宮殿中沒有建設專門的明堂,只是在特殊祭祀典禮中將正殿作為明堂使用。宋徽宗對此極為不滿,于是下令興修正式的明堂建筑。明堂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朝見四方諸侯,此舉暴露了徽宗渴望征服四夷的野心,這與他后來派遣軍隊進攻西夏與遼的政策是一脈相承的。他還用“瘦金體”撰寫自己的重要詔令,刻成石碑頒行全國,以模擬“明堂施政”的舉措?;兆跁r期修成的《政和五禮新儀》與《大晟樂書》則是制禮作樂成果的總結,它們被應用于祭祀、朝會等重大活動。

作樂的關鍵在于確定音律,制作樂器。古代通過律管的長短確定音律的高低,只要確定了標準律管的長短,其他律管的長短和音律可依照固定的推算方法確定,因此度量標準律管的長短是重中之重。常規(guī)做法是用一定規(guī)格的黍米顆粒進行度量?;兆趻仐壛诉@種“累黍法”?!洞蟠鞫Y》稱贊大禹“聲為律,身為度”,意指大禹言行是眾人典范。但徽宗的臣子將“身為度”曲解為大禹以自己的中指長度為基準,度量標準律管的長短?;兆谥恍枰Хù笥?,提供自己中指的長度,既能“作樂”,又能“頒度量”。徽宗等人便通過曲解經文的做法,將“作樂”與“頒度量”結合在一起。

宋徽宗天真地相信,他若嚴格按照《禮記》的記載行事,就能使天下太平。他甚至認為中指測量的不準確,阻礙了太平的到來,于是令人重新測量。這些今人看來可笑的行為背后,展現出現實的政治需求,它們促進了對禮樂文獻的整理和禮樂文化的傳播。

如果說尊重儒術,復興禮樂文化是徽宗身為皇帝的責任,那么崇信道教,發(fā)展道教文化則是徽宗的個人信仰使然。據說他即位以后,沒有男孩,道士劉混康指點他應增高開封東北方(艮位)的地勢,這樣就會有“多男之祥”。于是徽宗便在京城西北建了一座巨大的假山,此后果然生育了許多兒女。據《宋史·宗室傳》記載,徽宗有子三十一人、女三十四人。出于對道士的感激,徽宗開始虔誠地崇信道教,大力扶植道教勢力,并自稱“教主道君皇帝”。

徽宗即位后大興土木,其中就興修了許多道觀寶宮。政和五年(1115)建的上清寶箓宮,就是道士齋醮(做法事)之所。政和七年(1117)修建的艮岳,初名萬歲山,就是劉道士指點徽宗所作的人工假山。之后徽宗將其擴建,形成了一個以山為主的皇家花園。它雖然不是道教建筑,但與道教有極深的淵源。建筑的修建促進了建筑工藝的發(fā)展。這就不能不提到《營造法式》一書,該書曾上呈徽宗審閱。其作者李誡,因能工巧思和善書畫而深受徽宗的重用,主持過不少徽宗朝的建筑工程。不難想象,現本《營造法式》中不少藝術性的內容,很可能受到徽宗影響,是古代高超建筑藝術的結晶。

徽宗還熱衷于整理道教典籍,主要成果是《政和萬壽道藏》。他本人還自注道家典籍,著有《御注道德經》《御注沖虛至德真經》。他的這些言行,帶動了數量眾多的文人士大夫對道教經典的關注。比如《御注道德經》問世后,當時就有將仕郎章安為其作注解,將原本僅有四卷的書,擴大成十卷本的《御注道德真經解義》。這無疑促進了道教文化的發(fā)展。

道教追求長生、養(yǎng)生,因而與中醫(yī)有著極深的淵源,徽宗崇尚道教,自然對中醫(yī)予以格外關注。他提高中醫(yī)的待遇,增置太醫(yī)局,“又作仁濟、輔正二亭于宮前,命道士施民符藥”。同時擴展醫(yī)學校舍,以便招收更多醫(yī)學生接受中醫(yī)理論及其實踐教育。更重要的是,他還組織相關機構和人員編寫方書,著名的有《政和圣濟總錄》《校正和劑局方》。宋徽宗還從理論上竭力提高中醫(yī)的地位,希望人們不要將中醫(yī)視為方技。他認為中醫(yī)延續(xù)的是黃帝之道,不能被視為“醫(yī)家者流”,這里的“醫(yī)家”意指方技雜流。于是他親自“著書四十二章,發(fā)明內經之妙,曰《圣濟經》”。毫無疑問,這些做法大大促進了醫(yī)學發(fā)展和醫(yī)學人才培養(yǎng)。

中國古代的皇帝雖然被推向神壇,但也與普通人一樣有自己的感情。只不過他們的好惡往往能引領社會的前進方向,因其有巨大權力將全國的物力、人力投入某些特定領域,從而促進這些受到扶持的對象充分發(fā)展。宋徽宗文化造詣極高,興趣頗廣,他在位期間,普及教育,振興禮樂,并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和手中的權力推動書法、繪畫、道教、醫(yī)學等多個文化藝術領域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不少人才,為今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同時也要看到,這些成就并不能掩蓋宋徽宗政治上的無能。政局的動蕩和抗擊侵略的無力破壞了人民的生活,也使文化事業(yè)受到了沉重打擊。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①鄧椿:《畫繼》,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責編/潘麗莉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張寒]
標簽: 宋徽宗   成就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