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讀書 > 正文

40年400個難忘的瞬間

披覽《中國時刻》,常為其中那些熟悉的場景而動容

《中國時刻:40年400個難忘的瞬間》,陳曉明主編,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

《中國時刻:40年400個難忘的瞬間》,陳曉明主編,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

改革開放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40年中,中國從一個封閉落后的國家一躍而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毫無疑問,這40年是中國歷史運行過程當中又一個高峰,這個高峰堪與中國歷史上最輝煌強盛的時期相比。在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我們不僅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和見證者,更應該是歷史的書寫者。

在讀圖時代,圖片或許是記錄歷史最好的媒介

我歷來呼吁當代人寫當代史,在我看來,當代人寫當代史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其中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當代人能直接觀察、親身感受、耳濡目染當代史本身,至少能部分地直觀歷史的“本來面目”。為人們所崇尚的“如實直書”的治史理念也只有在治當代史時才能部分地變成現(xiàn)實,因為唯有當代史才可以部分地訴諸歷史本身來檢驗。我常說,最真實的歷史可能是當代史,因為只有當代史在你描述它時它還在,至少它還存在于你的印象和感受之中。我不相信,幾十代上百代之后的人比曾經(jīng)生活在“民國時代”的人更能寫好“民國時代”。同樣,我更不相信今天的史家比司馬遷更能寫好秦末漢初的歷史。

書寫歷史的工具有各種各樣,在這樣一個讀圖時代,圖片或許是記錄歷史最好的媒介。同文字、聲音相比,圖片能使歷史的過程纖毫畢現(xiàn),給人十分形象、真切的信息,無論是米粒之珠,還是長河大漠,觀者皆能如親眼所見一樣,身臨其境。前人早就對圖像記錄歷史的優(yōu)勢多有論述,南北朝時著名的繪畫批評家姚最認為圖畫可以“立萬象于胸懷,傳千祀于毫翰”。唐代畫家張彥遠也曾在《歷代名畫記》中說過:“記傳所以敘其事,不能載其容;贊頌有以詠其美,不能備其象。圖畫之制,所以兼之也。”這些都是對圖像記錄歷史功用恰如其分的評價。一圖可以閱盡千秋萬代,《清明上河圖》對歷史的再現(xiàn)比得上任何一部史書。近年來,在西方史學界,圖像對歷史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視,“圖像證史”已成為新文化史研究的一個熱點。以圖像撰寫歷史的方法已得到普遍認可。

通過展示40年來普通群眾的生活百態(tài),來呈現(xiàn)改革開放的“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

披覽這部《中國時刻:40年400個難忘的瞬間》,常常為其中那些熟悉的場景而動容。不錯,談起改革開放的變遷,人們總是會想到高鐵,想到遍布城市、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想到嫦娥系列探測器,想到天宮太空實驗室等,但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普普通通的群眾,或許更能反映這個時代里的進步。正是出于這種考慮,這套書的編者沒有把重點放在人們習以為常的宏大敘事上,而是將眼光投射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通過展示40年來普通群眾的生活百態(tài),來呈現(xiàn)改革開放的“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正如沖天的大潮總是由千萬朵浪花組成,史詩般的改革開放大劇也是由千千萬萬個普通群眾來演出。改革的全景,就是一張張普通的面孔聚集在一起。所以,閱讀收進這套叢書中的一幅幅圖片,你會強烈感受到改革開放就跳動在這些普通人的眼神中、笑容里,跳動在他們多姿多彩的生活里。改革開放的質(zhì)感,就凝固在這一幀幀的圖片中。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套叢書圖文并茂,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藝術(shù)性、紀實性,編者在甄選圖片時眼光獨到,頗有工于別擇取舍之良史風范。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面對如此龐雜的材料,編者表現(xiàn)出超強的歸納能力,將內(nèi)容各異的圖片貝聯(lián)珠貫,約束在共同的主題之下,此等功夫,非對歷史有深邃理解者不能為也。

(作者為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張迪]
標簽: 中國時刻   改革開放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