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理論 > 正文

領導經濟工作為什么要做到“三個敬畏”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領導干部要提高領導經濟工作的專業(yè)能力”,要“加強經濟學知識、科技知識學習”。同時,又強調了領導干部要做到“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tài)”,慎重決策、慎重用權。

做好經濟工作,領導干部當然要懂經濟,有必要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能力,這是基本要求。每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這方面強調得很多,比如,要不斷加強學習能力、提高知識本領、改進工作作風等。今年話風有了一些新的變化,要求領導干部能夠更多地從歷史、從文化、從生態(tài)的角度去思考經濟問題、做好經濟工作,這無疑是以更寬的視野、更高的境界,對領導干部做好經濟工作的綜合能力、素質修養(yǎng)、行為作風提出了新的要求。會議為此提出“三個敬畏”,其內涵是豐富的、極有針對性的,其意味也是深長的。

所謂敬畏,是指人們對待一種事物、一種觀念、一種狀態(tài)等發(fā)自內心的心理或情感態(tài)度,因為這樣的事物、觀念等具有超越時空、難以撼動的力量,足以讓我們崇拜、敬重,也足以讓我們畏懼、難以或不能逾越,進而直接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歷史、文化、生態(tài)作為對象物就是這樣的客觀存在,就有這樣的強大力量。做經濟工作,考慮較多的是投入產出,計較的是利益得失,能很快看得見摸得著,教科書中說的“經濟人”就指這樣的屬性。但領導干部是領導經濟工作,不是一般的“經濟人”,面對資源要素稀缺,雖然也要算賬而且要精打細算,但也必須算大賬、算整體賬、算長遠賬,這就需要領導者有歷史眼光、有文化站位、有生態(tài)格局。對歷史、對文化、對生態(tài),心能存有敬畏,就能自覺把握好哪些能做應該做,哪些不能做絕對不可做,行自然會有所止。因此,作經濟決策就要倍感千鈞重,不能拍腦袋;推進經濟工作就須權衡細掂量,不要瞎指揮。

敬畏歷史,就是因為厚重的歷史過程飽含著古今中外的經驗教訓,我們不能違背歷史已經證明了的事物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性。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guī)律。資本是市場經濟中最活躍的要素,但天然具有擴張性。我國現在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會有各種形態(tài)的資本。我們就要發(fā)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同時又要有效控制其消極作用。為資本設置“紅綠燈”,就是尊重了資本運行的歷史規(guī)律,對此不能有模糊認識。

敬畏文化,就是因為綿延千年積淀下來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根植于人的內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我們應當自覺尊重百姓日用而不覺的文化價值觀。在經濟工作中,我們就要崇尚唯實篤行,注重協調平衡,講求開源節(jié)流,時時防患于未然等。比如,促進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要久久為功、穩(wěn)步朝著這個目標邁進,但不要期待“一口吃個胖子”;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內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這樣在工作中就可以防止簡單化、片面化、單打一甚至亂作為。

敬畏生態(tài),就是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恩格斯早有名言,“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ǎng)以成。”因此,在經濟發(fā)展和環(huán)境治理上,必須牢固樹立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理念。

當然,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tài)這“三個敬畏”內涵是相互貫通的,邏輯是相互一致的,既反映一種態(tài)度,也體現為一種行為準則。做好經濟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還是要悟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各級領導干部作決策、定政策、行主張、推措施,一切都要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堅持正確政績觀,切實將各項決策建立在系統思維、科學謀劃、調查研究基礎上,切實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造福于人民。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黨領導經濟工作   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