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品牌智庫 > 正文

電信網絡詐騙:如何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在互聯(lián)網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電信網絡詐騙也突破了時空限制廣泛傳播。詐騙新“話術”、新套路迭代演進、層出不窮,呈現(xiàn)出智能化、跨境化、專業(yè)化、集團化、鏈條化、精準化等新特點,成為當前社會治理關注的問題。如何避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是我們每個人都應當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識別電信網絡詐騙的常見手段

識別電信網絡詐騙的常見手段是預防電信網絡詐騙的第一道防線。詐騙分子通常利用受害人趨利避害和輕信麻痹的心理,以冒充身份騙取受害人信任,擊破受害人心理防線。具體而言,以下電信網絡詐騙手法較為常見。

一是通過各種誘惑性的中獎、返利、高額回報吸引用戶的騙局。例如,網絡刷單返利類詐騙因其返利周期短、引流成功率高,逐漸成為虛假投資理財、貸款等其他復合型詐騙以及網絡賭博等其他違法犯罪的主要引流方式。再如,詐騙分子假扮投資導師、理財顧問,以發(fā)送投資成功假消息或“直播課”騙取受害人信任,或以有特殊資源、平臺有漏洞可獲得高額理財回報等理由騙取受害人信任。又如,詐騙分子假扮銀行或金融公司工作人員,謊稱可以“無抵押”“免征信”“快速放貸”,誘騙受害人下載虛假貸款APP或登錄虛假網站,再以收取“手續(xù)費”“保證金”“代辦費”等為由,誘騙受害人轉賬匯款。

二是通過冒充偽裝成公職人員、親友、機構單位等身份實施詐騙。例如,詐騙分子冒充“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社保、醫(yī)保”工作人員,通過電話、微信、QQ等與受害人取得聯(lián)系,以受害人涉嫌洗錢、非法出入境、快遞藏毒、惡意透支或賬戶異常為名進行威脅,要求受害人配合調查并嚴格保密。再如,詐騙分子利用受害人領導、熟人或家人朋友的信息“包裝”社交賬號,騙取受害人信任,再以有事不方便出面或接聽電話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賬戶轉賬,并以時間緊迫等借口不斷催促受害人盡快轉賬,從而實施詐騙。又如,詐騙分子通過在婚戀、交友網站用預先設計的“白富美”“高富帥”虛假身份騙取受害人信任,并長期經營與受害人建立的戀愛關系,隨后以遭遇變故急需用錢、幫助項目資金周轉等為由向受害人索要錢財,直至受害人發(fā)覺被騙。

三是通過客服退款、虛假網店以及各種虛假優(yōu)惠信息實施詐騙。例如,詐騙分子通過冒充電商平臺或物流快遞企業(yè)客服,謊稱受害人網購的商品出現(xiàn)質量問題或售賣的商品因違規(guī)被下架,以“理賠退款”或“重新激活店鋪”為由,誘導受害人提供銀行卡和手機驗證碼等信息。再如,詐騙分子在微信群、朋友圈、網購平臺或其他網站發(fā)布“低價打折”“海外代購”“論文代寫”“私家偵探”“跟蹤定位”等廣告,以繳納“關稅”“定金”“交易稅”“手續(xù)費”等為由,誘導受害者轉賬匯款。又如,詐騙分子通過在社交、游戲平臺發(fā)布買賣網絡游戲賬號、道具、點卡的廣告,或免費低價獲取游戲道具、參加抽獎活動等相關信息,以私下交易更便宜、更方便為由,誘導受害人繞過正規(guī)平臺與其進行私下交易。

此外,常見的電信網絡詐騙手段還包括:通過偽裝成銀行、電子商務等網站竊取用戶賬號密碼等隱私的騙局;通過捏造各種意外不測、令用戶不安的消息實施欺詐;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發(fā)布各種虛假活動,引誘用戶參與的騙局;等等。

加強自我防范,提高防騙意識

防止電信網絡詐騙,廣大人民群眾應提高警惕,加強安全防范意識。一是要克服“貪利”思想,不要麻痹輕信,謹防上當。面對中獎詐騙、虛假辦理高息貸款或信用卡套現(xiàn)詐騙等信息,要多方分析識別真?zhèn)?。二是要注重個人信息的自我保護,不要輕易將自己或家人的個人信息泄露給他人。對于緊急求助類的詐騙短信、電話,要仔細核對,不要輕易匯入犯罪分子指定賬戶。三是要多方調查印證。對聲稱銀行卡升級、虛假招工、婚介類詐騙,要及時向本地相關單位和行業(yè)進行咨詢核對。

如收到以加害、舉報等威脅和謊稱反洗錢類的陌生短信或電話,應不予理睬,必要時可以向當?shù)毓矙C關等機構報告和核實。此外,切勿購買違禁物品。對于廣告“推銷”特殊器材、違禁品的短信、電話,不予理睬并及時清除,更不應匯款購買。對于要求先匯款后交貨或要求預交定金、保證金、風險抵押金、公證費、手續(xù)費購物的陌生短信、電話,一定要小心謹慎,仔細甄別。對于來電聲稱是公安局、檢察院、法院、銀行等公務電話號碼,務必多方印證,切勿驚慌失措、輕易相信,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改號軟件等手法冒充電話號碼。

一旦遭遇電信網絡詐騙,應及時收集相關證據(jù)并向公安機關報案,以便于公安機關及時掌握有關犯罪證據(jù),開展串并案偵查以及時破案,依法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最大限度地挽回被害人的損失。

及時收集相關證據(jù)向公安機關報案。一旦發(fā)現(xiàn)被詐騙,要盡快保留交易記錄截圖、錄音等相關證據(jù),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提供詳細的詐騙經過和相關證據(jù),以便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達到立案標準的公安機關會調查追回被騙款項。如果公安不予立案,可以直接聯(lián)系法院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要求銀行凍結和本案有關的存款,然后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返還,必要時可以尋求專業(yè)的法律援助。

向電信運營商提起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7條規(guī)定了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第19條規(guī)定了經營者發(fā)現(xiàn)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有危及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危險的應當及時告知并采取有關措施。電信運營商作為提供電信服務的一方,在向用戶收取通信費用的同時應當提供安全可靠的電信服務。受害人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程序要求電信運營商承擔相應責任,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尋求國家救助作為最終保障。根據(jù)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第34條的規(guī)定,對遭受重大生活困難的被害人,符合國家有關救助條件的,有關方面依照規(guī)定給予救助?!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加強和規(guī)范人民法院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見》對當事人申請司法救助的具體情形予以規(guī)定,使司法救助成為社會保障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保障黨和國家事業(yè)健康發(fā)展。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電信網絡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