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領軍人物 > 正文

楊利偉:搭乘理想之舟,飛越更遼闊的星辰大海

是什么讓航天員這個群體如此不懼危險,勇于挑戰(zhàn)極限?我的回答是“理想”。無比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這個偉大的時代成就了我們的理想。

 

三十載艱辛鑄就天宮,十七次飛天逐夢太空。這些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長足發(fā)展,激發(fā)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在全社會引起廣泛而熱烈的關注。我時??吹捷d人航天題材的紀錄片、短視頻,也陸續(xù)收到各類有關圖書,其中既有專業(yè)研究、歷史回顧,也有巡天實錄、科普讀物、漫畫繪本。這些制作精良、內(nèi)容豐富的文藝作品和圖書,讓我回想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走過的不凡歷程,充滿奮進的力量。

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啟動之初就制定了“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全體科技工作者努力拼搏、刻苦攻關,先后突破了天地往返技術、出艙活動技術和交會對接技術,為開展空間站建設打下堅實基礎。至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勝利返回,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已經(jīng)完成。

作為載人航天工程的參與者,我有幸見證了“天宮”從無到有的全過程。空間站建設階段,航天員作為最前端的見證者和實踐者,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個首次:首次進入核心艙建立載人環(huán)境,首次開啟長期駐留,首次利用機械臂出艙,等等。如此種種,每一次都是冒著巨大風險的實踐。曾經(jīng)有人問我,是什么讓航天員這個群體如此不懼危險,勇于挑戰(zhàn)極限?我的回答是“理想”。正如神舟十二號乘組在空間站用中國傳統(tǒng)毛筆濃墨寫下“理想”兩個大字,我理解的理想也是厚重的,它是一種精神、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

航天員這個職業(yè),在很多人的眼里是光鮮亮麗的,似明星、是偶像,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吃盡苦頭”的職業(yè),要接受各種極限挑戰(zhàn)訓練。正是因為理想的支撐,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使航天員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在進行超重訓練時,航天員手里都會握著一個報警器,當達到身體承受極限的時候,可以按下報警器,訓練就會停止。但是這么多年來,沒有一名航天員將報警器按下。出艙活動水下訓練,對航天員的體力要求極高,他們要克服水下訓練服40千帕的壓力,連續(xù)工作七八個小時。女航天員也要與男航天員一起工作一起訓練,一套科目一個標準,絕不落后。她們每次完成訓練從航天服里出來,頭發(fā)被汗水濕透,緊貼在臉上,看著讓人倍感心疼。正是因為秉持心中理想,航天員才能夠完成艱苦的訓練,樂在其中。

從我2003年“飛天”至今已有20年的時間,我細數(shù)神舟系列載人飛船一次又一次的飛天路,凝望環(huán)繞在身邊堅持訓練的戰(zhàn)友們,遙想正在太空執(zhí)行任務的神舟十七號乘組,感慨著幾代航天人的接續(xù)奮斗推動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想”開花結果。飛行任務從探索到建造,再到應用;駐留時長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再到常態(tài)化的半年期駐留,每一次進步都凝結著中國人探索太空的理想。

神舟十二號任務是空間站建設階段的首次飛行任務,首次開啟3個月的長期駐留。神舟十三號任務開始進入6個月的飛行新時期,這次任務中我們還見證了中國女性航天員的首次出艙,首次進行機械臂操作飛行器在軌轉位。神舟十四號乘組被譽為“最忙乘組”,他們見證了9種組合體構型、5次交會對接、2次分離撤離、2次艙段轉位,建成了“三艙三船”全構型空間站。神舟十五號乘組是迄今平均年齡最大的乘組,他們“老當益壯”,圓滿完成了空間站建造的“最后一棒”,并創(chuàng)造了4次出艙活動的新紀錄。至此,“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畫上了圓滿的句號。2023年5月30日,隨著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騰空而起奔赴太空,中國空間站應用與發(fā)展階段就此開啟,點燃了激情澎湃的盛夏。

無比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這個偉大的時代成就了我們的理想。中國航天員用實際行動證明,對理想的篤信與堅守,是航天員身上最重要的品質(zhì)之一。希望航天員胸懷祖國、睿智拼搏、堅忍不拔、敢為人先的精神,能夠得到更多精彩書寫,激揚新一代青年人搭乘理想之舟,飛越更遼闊的星辰大海。

(作者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責任編輯: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