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海歸中國夢 > 正文

姚期智的歸國二十年:生逢其時,當不負盛世

20年前,初夏,美國。

飛機穿透云層的那一刻,透過舷窗,姚期智腦海浮現出祖國的大好河山,內心涌現出五千年歷史的壯闊波瀾。“回國”二字,是身為世界著名計算機學家、圖靈獎創(chuàng)立以來唯一獲獎的華裔學者、世界現代密碼學基礎的奠基人之一的他,此刻心中最堅定不移、激昂慷慨的聲音。

20年后,初夏,清華大學。

姚期智寄出了一封信。在這封寫給習近平總書記的信中,姚期智匯報了自己回國任教20年來培養(yǎng)人才、科研創(chuàng)新等情況,表達了科技報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的決心。6月11日下午,在辦公室,他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

“非常激動。”姚期智感慨,“感謝總書記對我回國20年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與肯定。20年來,我始終懷抱著對祖國發(fā)展的堅定信心,絲毫不曾忘卻回歸家園、建設祖國的初心,在清華大學全身心投身于培養(yǎng)尖端人才、推動學科交叉創(chuàng)新。能為祖國偉大復興的事業(yè)盡個人微薄之力,是我引以為傲的成就,也是我畢生最大的榮幸。”

“A+”,姚期智曾用這個關鍵詞概括自己在清華的第一個10年。如今又一個10年過去,“如果用一句話回顧這20年,我想說——生逢其時,當不負盛世”。

毅然回國,只因那份熾熱而深沉的愛

有人說,姚期智總是在關鍵時分義無反顧地作出令人驚訝的選擇。

祖籍湖北,1946年出生于上海,幼時隨父母去臺灣生活,后赴美留學獲得哈佛大學物理博士學位。外人看來,在彼時大熱的物理領域深耕水到渠成,但年輕的姚期智卻做出了一個讓人意外的決定——在發(fā)現自己學術上真正的志趣后,果斷轉到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學習當時還是剛起步的計算機專業(yè)。

短短兩年,他便獲得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此后相繼在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頓大學等世界頂尖學府任教,成為計算機領域國際頂尖的學者。

2000年,基于對計算理論包括偽隨機數生成、密碼學與通信復雜度的突出貢獻,姚期智榮膺圖靈獎。圖靈獎被稱為“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姚期智成為圖靈獎創(chuàng)立以來首位獲獎的華裔學者,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獲此殊榮的華裔計算機科學家。

當時如果繼續(xù)留在美國,將理所當然地享受已有成功所帶來的聲望和財富。但姚期智又一次作出令人驚訝的選擇——辭去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于2004年8月16日全職加盟清華大學。

“我對祖國的未來有著堅定的信心。”在結束普林斯頓最后一堂課時,姚期智坦言,“我將啟程回家,回到我永恒的歸宿——中國。”懷揣著這份對祖國熾熱而深沉的愛,2014年10月,他毅然放棄美國國籍,“做回百分之百的中國人”。2016年,他和楊振寧先生一起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年來,姚期智始終踐行著愛國奉獻的莊嚴承諾,將愛國之情化為報國之行,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充滿自信自豪。“這些年,我切身感受到祖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能夠見證祖國的日益強大,并能參與其中作出一些微薄的貢獻,我們何其有幸”。

姚期智說,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有兩點令他感觸尤為深切:“一是總書記在開頭贊許肯定我這20年的工作,特別提到‘潛心耕耘、默默奉獻’,這讓我非常感動和高興。其實不只是我,清華很多同事都是如此,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才能在科技創(chuàng)新和人才培養(yǎng)方面取得如今的成果。”

信中另一點令他感觸深刻的,是總書記對他的勉勵與期待。“我深切體會到總書記對于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的高度重視,我們都在參與具有高度戰(zhàn)略意義的工作,這是一個最好的機會,讓我們能夠使得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建設達到我們國家應有的高度。我們何其有幸在這個時代承擔這樣的任務。我們一定會把工作做好,請總書記放心!”姚期智說。

潛心育人,培養(yǎng)始終葆有赤子之心的一流學生

穿著格子襯衫,站在黑板前,陽光灑落下來,粉筆細微的粉塵在空氣中跳舞——在許多清華學子的回憶中,姚期智留給自己最深的印象,不是遙不可及的科學家,而是在黑板上奮筆疾書寫推理的師者。

入職清華后,2005年,為培養(yǎng)具有國際水平的一流計算機人才,姚期智面向本科生創(chuàng)辦了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被學生親切地稱為“姚班”)。從教學計劃制定、課程設計,到選聘教師、講授課程,他親力親為,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人才自主培養(yǎng)模式。

“在清華,我會自己帶學生、做研究、寫項目任務書,也動手做演講PPT。每學期都有課,這與在國外的工作狀態(tài)有很大不同。但我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要想為國內計算機科學的教學研究工作和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起到助益,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從最基礎的事情做起,從每一個領域建設起,在各個方面都做出努力,因為它們都是互相聯系在一起的。”姚期智曾感慨,“在為祖國的年輕人講解知識、同時看到他們真正吸收了的時候,我的心里會有特別的感覺,我想是有一種天然的感情聯系的緣故吧。”

如今,78歲的他仍然堅持為學生授課,先后講授“理論計算機科學”“計算機入門”“人工智能應用數學”等8門課程:“我們的學生都非常聰明,如何能讓這些聰明且有創(chuàng)造力的年輕人保持好奇心、產生求知欲,這是我們最重要的事情。”

“姚班”的本科生可以從一門課、一個已知的項目、一個感興趣的契機,與科研首次“觸電”。在這里,興趣高過一切,甚至比成績更被看重。相比滿紙漂亮的成績單,老師們更喜歡看到一張有故事的成績單,可以講述同學們的成長與探索。

在鼓勵學生自由探索的同時,用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是姚期智看來自主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最主要的秘訣。他曾逐一面試、篩選出62位任課教師,手把手指導青年教師的教學工作;在他的邀請下,圖靈獎、奈望林納獎、哥德爾獎獲得者等頂尖學者、大師相繼走進“姚班”課堂。請進來的同時,也要走出去。“姚班”學生在讀書期間就有機會參與聯合培養(yǎng)、出席國際會議和出訪交流,很多學生多次走出國門開闊眼界。

“我們用最好的老師創(chuàng)造出最好的學習環(huán)境,年輕而優(yōu)秀的學子就以老師為榜樣,心無旁騖地潛心投入科研。”精心涵育下,“姚班”先后獲北京市教學成果獎特等獎和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被國際同行譽為“最優(yōu)秀的本科生和最優(yōu)秀的本科教育”,迄今已培養(yǎng)出587名畢業(yè)生。最近十年,“姚班”學生在本科期間發(fā)表了423篇科研論文,有120人次在國際頂級會議上作大會報告;畢業(yè)生中已有38人進入國內外一流大學任教,其中21人在國內執(zhí)教(含留學回國引進16人)。

“姚先生是帶著深厚感情為祖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生和同事們如此回憶自己和姚期智相處的溫暖點滴:學生申請出國留學時,他會熬通宵為學生挨個寫推薦信;他定期開午餐會,和學生一起啃漢堡包,跟學生聊學習感觸、專業(yè)分化、怎么申請適合自己的學校等。一次,他在課堂上“懸賞”出題,25分鐘內解出者,由他請吃披薩,結果90%的學生令他“驚喜”地在規(guī)定時間內正確解答。雖然人數眾多,但他信守承諾,叫來外賣獎勵了每位答對的學生。

如今,面對不斷革新的前沿科技,姚期智育人初心不改——2019年,他創(chuàng)辦了清華學堂人工智能班,簡稱“智班”;2021年,清華大學量子信息班也在他的帶領下啟動招生。

“一名真正優(yōu)秀的學生應該始終葆有赤子之心,胸懷家國、品德高尚,謙虛勤奮、堅韌不拔,一心關注事業(yè)和學問,不為世俗名利所動搖。我堅信中國一定能夠培養(yǎng)出世界級大師。”姚期智信心滿懷。

匯聚星河,瞄準前沿科技戰(zhàn)略高地奮力沖鋒

姚期智對清華、對中國計算機學科的意義不止于“姚班”。

歸國20年來,除了是醉心學術的頂尖科學家、潛心育人的燃燈良師,姚期智還多了一重“管理者”“建設者”的身份。他期待著,能夠不斷發(fā)揮高端人才的“磁吸效應”,營造有利于人才聚焦原始創(chuàng)新的科研生態(tài),以赤誠之心匯聚人才隊伍的璀璨星河,瞄準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戰(zhàn)略高地奮力沖鋒。

2011年,姚期智推動建立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及量子計算中心,布局人工智能核心與交叉、量子計算、信息安全等前沿方向。目前,研究院已集聚教研系列教師31人、研究人員9人,2020年以來從伯克利、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名校引進助理教授18人,平均年齡33歲,極大促進了人工智能領域的科研攻關及人才培養(yǎng)工作。此后,他又全職引進美國密西根大學費米講席教授、斯隆研究獎得主段路明,極大增強了清華量子信息領域的教學科研力量。

面對人工智能的迅猛發(fā)展,前不久,姚期智再次挺膺擔當,出任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首任院長,致力在清華布局“人工智能核心”與“人工智能+”兩大前沿方向,建設匯聚和培養(yǎng)頂級人才的平臺基地。

在受聘儀式上,20年來幾乎每天都在奮力“奔跑”的他依然有著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當前,我國在人工智能應用上已處于世界前列,在理論突破及原始創(chuàng)新上已躋身一流行列,但仍未匯聚成流、不易產生重大突破。必須掌握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才能夠掌握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優(yōu)勢。中國一定要在人工智能方面加快突破,以贏得發(fā)展的主動權,因此,我們責無旁貸。”

“我們常說,姚先生回國后有三次‘創(chuàng)業(yè)’——‘姚班’‘叉院’‘AI學院’。他明明可以走自己最熟悉的‘科研捷徑’,但他每次偏要選擇最為艱苦、風險最大的路,因為他想做出真正對國家的科研創(chuàng)新和人才培養(yǎng)有用的事。”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青年教師徐葳感慨。

廿載歲月如歌涌,一腔熱血獻中華。即將步入朝枚之年,新的期待與規(guī)劃是什么?

姚期智的回答,一如既往地樸實純粹:再接再厲,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潘旺旺]
標簽: 姚期智   海歸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