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海歸中國夢 > 正文

練就本領 學以報國(青春日記)

“希望你能走出國門去看看,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深造,將來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幾年前,當我背上行囊出國留學時,父親的一番話,讓我感到身上肩負著沉甸甸的責任。

留學生是祖國在海外的一張名片。在國外,很多外國人了解中國的最直接渠道,就是他們所接觸的中國人。我們的一言一行不僅代表個人,更代表著祖國的形象。周圍的一些外國人對中國很好奇,會問我許多關于中國的事情,我會盡我所能耐心解答,幫助他們了解真實的中國。

在國外求學生活,文化交流無處不在。我也開始有意去關注中國在世界上的聲音,盡力做文化溝通的橋梁。比如,努力汲取先進知識、多聽多看多體驗,將國外的先進理念帶回國內;參加文化交流活動時,用心做好每一個細節(jié),向外國師生展現(xiàn)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中國留學生的精神風貌;在課堂討論中,面對一些同學對中國的誤解,幫助他們了解真實、立體、全面的當代中國。

在國外留學的種種經歷,讓我對國際關系的興趣日益濃厚,于是我下定決心回國繼續(xù)攻讀博士學位。我深知,研究國際關系不僅需要國際視野,更要深入了解中國國情,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心感受時代脈搏。

2024年寒假,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圍繞“國企改革”調研實踐期間,我有幸走進著名的哈爾濱“三大動力”廠。從“一五”時期至今,經過幾十年發(fā)展,“三大動力”廠已發(fā)展成為哈電集團,創(chuàng)造了多項全國第一。

映入眼簾的“中國動力光耀世界”巨型標語和各式各樣的先進制造模型,讓我仿佛置身于一部波瀾壯闊的制造業(yè)發(fā)展史。在為中國制造感到無比自豪的同時,我也在交流中得知了當下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當下,如何跑出改革“加速度”,重振老工業(yè)基地的雄風?如何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高發(fā)展競爭力?在邁向高質量發(fā)展的道路上,仍有一個個難題待解。這些時代之問、實踐之問,也需要我們年輕一代參與其中,觀察思考、躬身實踐,尤其需要青年研究者參與建設學術與實踐交流的平臺,為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貢獻青年智慧。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20余次走訪江蘇的一個村,每次調研都認真思考,真正做到了“沉下去成為農民,走出來再成為研究者”。這也激勵著我始終對學術研究保持敬畏之心,多到基層一線調研實踐,練就過硬本領,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之花。

(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國際關系學系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