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人民論壇評論 > 正文

人民論壇網(wǎng)評 | 改革“大事業(yè)”離不開民生“小切口”

幻燈片-人民論壇網(wǎng)評

近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決定》指出,“完善學生實習實踐制度”。由此聯(lián)想到一則新聞:2023年底,福建泉州啟動中小學校教室課桌椅配置改善工作,指導學校配置可升降式課桌椅,鼓勵有條件的學校提供可折疊式午休桌椅,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更加友好的學習和休息環(huán)境。

小小課桌椅、學生實習實踐,看似是小事,卻連接著孩子夢想,依托著家長期盼,承載著社會未來,小事背后全是關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近年來,類似破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事情還有不少,這些“看似小事”的背后,映射著當代中國改革的底色和方向,成為解鎖中國式現(xiàn)代化人民情懷的幸福密碼。特別是當前,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既要重視深層次體制機制,推動一批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重大改革,也要順應民之所盼,實施一批事關群眾民生福祉的小切口改革。如何將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和基層群眾急難愁盼的小事更好地結合起來,考驗的是地方黨委政府的執(zhí)政能力和治理效能,需要在行動中落實,靠實效來檢驗。

改革這盤大棋局,落子無不關系民生福祉。事實上,不是只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才是改革,相較于宏觀政策改革,老百姓對改革成果感受最直接的還是身邊的變化。新時代以來,諸如“家門口有了普惠托育點”“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越來越豐富”“老舊小區(qū)改造后,環(huán)境、設施、服務都更好了”等等,很多“小事”發(fā)生的大變化,見證了改革的行穩(wěn)致遠。中共中央新聞發(fā)布會在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時指出,要扎實推動人民群眾和企業(yè)可感可及的改革。一句“可感可及”形象地道出了改革的落點所在:看老百姓通過改革發(fā)展到底得到了多少便利,獲得了多大的實惠。民生從來不是抽象概念,就交通出行來說,安全、暢通、便捷是大目標,但落到百姓生活中,就是信號燈、下水道、斑馬線等小細節(jié)。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項往往藏著群眾的所思所盼,只有一件一件辦好辦實,讓改革紅利惠及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個體,才能真正以改革照見民生之大。

群眾利益無小事,道理淺顯易懂,但難在知行合一。解決群眾身邊的痛點堵點,能不能開準“藥方”非常關鍵?,F(xiàn)實中,一些地方的民生改革項目,之所以在政策預期值與群眾感知度上存在一定的“溫差”,究其原因在于一些部門沒有精準聚焦群眾的有效需求。心中有群眾,眼中有問題,腦子里才有辦法。從群眾的感受和需求出發(fā),才能及時發(fā)現(xiàn)需要改進的問題。觀察各地的民生改革探索和實踐,有的地方開展“海棠紅·幸福里”建設,著力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體系;有的地方規(guī)定省內二級以上公立醫(yī)療機構開展普通門診“一次掛號管三天”惠民實事項目,提升了患者看病就醫(yī)體驗……這些改革服務舉措精準緩解了群眾的痛點,是著力踐行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動例證,值得借鑒。

無論百姓的“所呼”還是改革的“所應”,只有“見底”才會見效,群眾也會從一件件具體而實在的事情中來觀察、了解和認識我們的改革成效。目標在前,使命催征,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小事更是一面鏡子,于細微處照出抓落實的責任擔當。不僅要注重大戰(zhàn)略,也要關注小細節(jié),像抓發(fā)展“大事”一樣抓民生“小事”,一個節(jié)點接著一個節(jié)點地推進,一件事接著一件事辦,讓改革更加精準地對接發(fā)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說到底,樁樁件件、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改革事項都離不開一個出發(fā)點: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所在,也是新征程改革再出發(fā)的原動力。(作者:楊文杰)

[責任編輯:曲統(tǒng)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