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地方要聞 > 地方要聞 > 正文

船過揚州香兩岸

打開揚州地圖便會發(fā)現(xiàn),揚州的水系如毛細血管般鋪開,湖連河、河匯江,水域面積占市域面積的29.35%,大運河縱貫?zāi)媳薄?/p>

京杭大運河等7條河流,以及由其分割而成的8座島嶼,在揚州東部形成了“七河八島”51.5平方公里的生態(tài)奇觀。向西,瘦西湖美輪美奐、京杭大運河縱貫?zāi)媳?;向東,江都水利樞紐盡收眼底;向南,滾滾長江觸目可及;向北,邵伯湖、高郵湖煙波浩渺。

路縣故城文物與一顆牙的故事

在三灣風(fēng)景區(qū)旁,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已經(jīng)成為參觀者們了解大運河歷史文化的不二之選。

這座形如巨舟的博物館,館藏有自春秋至當代反映運河主題的古籍文獻、書畫、碑刻、陶瓷器、金屬器、雜項等各類文物展品1萬多件(套)。而人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北京城市副中心路縣故城遺址出土的四件文物,位于展廳的醒目位置。

“這支來自北京通州的陶壺,上半部分像香爐,下半部分像一只陶盅。整個文物體形碩大,呈現(xiàn)明顯的北方器物特征。”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大運河文化研究部負責(zé)人劉勤詳細向我們介紹起這些來自我們家鄉(xiāng)的文物。

“這件東漢時期的彩陶魁也出土于路縣故城遺址,是當時百姓生活的見證。”劉勤說,從周朝到晉代,魁都是使用較廣泛的一種飲食器皿,主要用來盛放湯羹。民間使用的魁大多是木制的,中上等階層的人使用的多以金、玉、銅或漆制造。

展館中的另一個亮點,就是大名鼎鼎的隋煬帝墓中出土的文物。公元618年,50歲的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殺害,隋煬帝的遺體幾經(jīng)改葬,最終與蕭皇后葬在一處。他的埋葬地點一直是謎。直到2013年,揚州的一處房地產(chǎn)建設(shè)工地中,這個謎團才最終解開。

“在隋煬帝墓中,我們發(fā)現(xiàn)他佩戴的十三環(huán)蹀(音同蝶)躞(音同謝)金玉帶、蕭皇后的鈿釵禮冠等重器,然而最吸引觀眾的卻是一顆牙。”劉勤說,“這是一顆蛀牙,根據(jù)牙齒的磨損程度可以判斷它屬于一位50歲左右的男性,另外根據(jù)墓中的隋煬帝墓志記載,我們推測這顆牙齒是隋煬帝的。”

就在隋煬帝的牙齒旁邊,展出的是與其合葬的蕭皇后的鈿釵禮冠復(fù)制品。劉勤說,“這件禮冠的整體是由十字交叉的兩道梁以及三道箍組合而成,上面插了13棵花樹。按照禮制,皇后的冠上應(yīng)該是12棵花樹,這體現(xiàn)了隋煬帝非常喜歡她,給了蕭皇后很高的禮遇。”

瘦西湖的水來自大運河

“天下西湖三十六,唯有揚州瘦。”瘦西湖不僅是揚州的著名景點,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的遺產(chǎn)點。炎熱的夏季,瘦西湖上荷花競相綻放,兩岸綠柳繁茂,遇上小雨,搭配著湖面蒸騰的水汽,正是一番煙雨江南的意境。

很多人不知道,如今美麗的瘦西湖曾經(jīng)是揚州引大運河水修建的護城河,原名為保障湖,又叫炮山河。明清時期,兩岸出現(xiàn)了一些園林景觀。清朝初期,揚州詞人吳起在《揚州倡導(dǎo)詞序》中寫下“城北有水通平山塘,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瘦西湖”之名第一次出現(xiàn)。

漫步在瘦西湖,兩岸各具特色的建筑一定不能錯過,這些都是運河留下的遺存。從瘦西湖西門進入,很快就來到熙春臺。飛檐斗拱、端莊大氣,這是一座典型的北方風(fēng)格建筑,與粉墻黛瓦、清新典雅的南方建筑形成鮮明對比。景區(qū)工作人員介紹,相傳熙春臺是揚州鹽商為清朝皇帝祝壽的地方。而且熙春臺的二層還有一扇“天下第一窗”。推開窗子向東望去,瘦西湖主河道、揚州標志五亭橋、瘦西湖白塔一覽無余。

從時間來看,瘦西湖兩岸的建筑既有歐陽修修建的平山堂,也有民國時期當?shù)馗簧痰臅?;而從建筑風(fēng)格來看,瘦西湖兩岸更是匯集了徽派、藏傳佛教、北方官式等諸多風(fēng)格。到了宋代,瘦西湖就從護城河變成了運河河道,直到清末。兩岸的建筑就是當時文化交流的結(jié)果。

說起整個瘦西湖中最有名的園子,當屬公園的制高點——小金山。據(jù)說,當年還是揚州太守的蘇軾與鎮(zhèn)江金山寺的住持佛印對弈,兩人相約如果蘇軾贏了,金山歸揚州,反之蘇軾的腰帶歸鎮(zhèn)江,結(jié)果蘇軾輸了,這才有了如今金山寺的鎮(zhèn)寺之寶玉腰帶。到了清代,揚州和鎮(zhèn)江的僧人又開始辯論,依舊用金山為賭注,這次揚州的僧人贏了,于是才有了瘦西湖中的小金山。

同時,小金山門口的石獅子也足夠特別。這是一對400多歲的明代石獅,與表情威嚴的石獅不同,它們面掛笑容,憨態(tài)可掬。工作人員說:“漕運鼎盛時期,揚州的鹽商等商人很多,商人講究個和氣生財,所以這種‘笑獅子’在揚州逐漸流行。如今在揚州也基本見不到面相威嚴的石獅,這是揚州運河文化獨有的遺產(chǎn),也代表了揚州笑迎八方賓客。”

運河文化造就早茶文化

清晨的揚州,老城區(qū)車水馬龍,行道旁一排排泡桐為早起的人們庇蔭。若要問為何早起,老揚州人多半會告訴你:去吃早茶。

揚州早茶由來已久,對于本地市民而言,踏入得勝橋的老字號富春茶社,喝一杯茶香四溢的魁龍珠,咬一口美味鮮香的三丁包,就足以喚醒一整天的活力。

“我們富春的茶名為魁龍珠,它的產(chǎn)生與運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揚州富春飲服集團總經(jīng)理徐穎宏介紹,“揚州人喜好下象棋,對弈時以茶飲相伴,運河南端的龍井茶湯色清新,味道雅致但后勁不足,棋局未半茶味先散。安徽魁針香味濃郁,久泡不散,將其與龍井混搭,廣受好評。”

彼時,富春茶社還是花局,于是富春人便將當?shù)氐闹樘m花茶與魁針、龍井一同拼配,集龍井之色、珠蘭之香、魁針之味于一體的魁龍珠由此誕生,開創(chuàng)了揚州拼配茶的一代傳奇。“水也有講究,最地道的魁龍珠必須使用清晨時分運河中段的水來沖泡,這樣才能達到‘一壺水煮三省茶’的最佳狀態(tài)。”徐穎宏說。

除了茶,富春最知名的當屬面點。過去南方不產(chǎn)小麥,沒有吃面食的習(xí)慣,運河水溝通南北方,揚州作為運河上最重要的碼頭城市之一,南北飲食在這里相遇并彼此融合,翡翠燒賣應(yīng)運而生。

它的內(nèi)餡由當?shù)厮追Q“大頭矮”的青菜菜心制成,制作時要將菜心用刀剁成泥,這樣才能有絲滑綿密的口感。“翡翠燒賣由來已久,根據(jù)今天人們對健康飲食的追求,我們推出了具有時令特色的新餡料,比如夏季使用冬瓜、海鮮,清爽祛濕,秋季使用茼蒿,清火降熱。”富春茶社白案主廚葉千金拿起一顆燒賣,說道,“同時,富春還照顧不同客人的偏好推出咸口餡料,給予他們更多選擇的余地,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老手藝的精妙。”

除了翡翠燒賣,三丁包也是最受食客喜愛的點心之一。“揚州人愛吃雞湯面,雞肉煮完就被廢棄了,因為生意太好,被廢棄的雞肉太多,當時的廚師就把雞肉切成丁,再加入五花肉和江南人愛吃的筍,三丁包從此一炮打響,供不應(yīng)求。”徐穎宏說,揚州作為運河重鎮(zhèn),富商多,對飲食要求高,于是又在三丁包的基礎(chǔ)上加入了蝦肉丁和海參丁制成五丁包,“新鮮的蝦和海參在當時極為難得,只有揚州這個級別的運河城市才能見到。”

煮干絲是淮揚名菜,由九絲湯演化而來。“顧名思義,九絲湯就是由包括豆腐干絲、香菇絲、海參絲、火腿絲在內(nèi)的九種食材制作而成,但是成本太高,老百姓吃不起。”徐穎宏繼續(xù)說,“五丁包是加法,煮干絲則是減法。碼頭人民調(diào)整比例,將豆腐干絲作為主料,形成了煮干絲,再到后來為了追求效率,便有了燙干絲。”燙干絲烹調(diào)簡單,真正考驗的是廚師的刀工,一塊方干甚至可以切出26片之多。

淮揚菜精湛的刀工也離不開運河的滋養(yǎng)。運河往來繁忙,各行各業(yè)的手藝人在揚州碼頭附近謀生,當?shù)貜N師與手工業(yè)匠人交流,吸納漆器、玉雕、剪紙、盆景等技藝的優(yōu)點,將其融入菜品,賦予了淮揚菜豐富而獨特的造型。

時至今日,富春茶點制作技藝,已經(jīng)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一飲一啖皆是世界級“非遺”。茶社的師傅們除了保持、傳承好老手藝,更創(chuàng)新地加入了芝士、冰皮等新食材,老傳統(tǒng)與新時代彼此融合,交織出當今的運河珍饈。

運河瑰寶

富春茶社早茶

蕭皇后鳳冠

隋煬帝牙(據(jù)推測)

路縣故城遺址陶壺

【文章?lián)?ldquo;北京城市副中心報”,轉(zhuǎn)發(fā)時有改動】

[責(zé)任編輯: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