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人民論壇評論 > 正文

人民論壇網評 | 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

幻燈片-人民論壇網評

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中軸線”全長7.8公里,包含有鐘鼓樓、故宮、天安門等15個遺產構成要素,不僅是世界上最長的城市軸線,更是中國傳統都城中軸線發(fā)展至成熟階段的杰出范例,展現出中華文明強大的生命力和延續(xù)性。

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下,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文化遺產蘊含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基因被不斷激活,一幅古今輝映、氣勢恢宏的新時代文化長卷徐徐展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建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協調機構,建立文化遺產保護督察制度,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jiān)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堅持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擺到更加突出位置,自覺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做好文物發(fā)掘、研究保護工作,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堅定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著力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提供制度保障。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們的共同責任。近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已建成以文物保護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法律為引領,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等行政法規(guī)為基石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通過加強法律法規(guī)制度建設,強化系統保護,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持續(xù)提升。面向未來,要堅持與時代發(fā)展同步,不斷完善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工作機制,加快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法和相關條例制定修訂工作,加強文物文化遺產保護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為我國文物文化遺產事業(yè)發(fā)展提供更加堅實的法治保障。

持續(xù)加大文化遺產保護人才的培養(yǎng)力度。非遺之美跨越千年,是因為有一代代人的持續(xù)呵護和接續(xù)建設。2021年,我國出臺了《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yè)技能標準》,明確陶瓷、壁畫彩塑、紙張書畫、金屬、木作、泥瓦作等共13個職業(yè)方向,文物修復師開始作為一種新職業(yè)而存在。目前,文化和旅游部認定5批3068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各省區(qū)市公布1.6萬多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他們身負各式絕活,在城市、在鄉(xiāng)間心無旁騖、堅守匠心。非遺保護,關鍵在人。要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建設,加強高校、科研院所、文博機構在人才培養(yǎng)領域的合作,完善文物技能人才培養(yǎng)、使用、評價、激勵機制,為文物工作者成才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平臺,加快培養(yǎng)一批兼具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數字技術專業(yè)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為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營造全社會參與文化遺產保護濃厚氛圍。輝煌燦爛的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蘊含著激發(fā)民族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的密碼和動能。近年來,隨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實施,各地正積極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傳承歷史文脈逐步成為社會共識,越來越多群眾認識認同歷史文化遺產的魅力和價值。在江西景德鎮(zhèn),老瓷廠變身創(chuàng)意街區(qū),文化藝術新地標接連涌現,來自各地的“景漂”在這里聚集;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將非遺文化作為“開學第一課”,有的讓學生體驗舞龍項目,觀賞木偶戲,有的讓學生們一同剪紙、做燈籠,還有的把非遺傳承人請進學校,與孩子零距離交流……“活”起來的歷史文化遺產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全社會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意識顯著提升。我們要大力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全過程全鏈條,喚起全社會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形成守護文化瑰寶、守望中華文明的濃厚氛圍。(作者:艾鵬)

[責任編輯:曲統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