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影響著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等,促使文藝批評也發(fā)生著深刻變化:由專家學者在“評”變成網民大眾在“說”,網絡文藝批評展現出強大的活力。但是,網絡文藝批評目前也存在娛樂化、功利化和非理性化三個傾向,面臨內驅動力不足、審美標準不夠明確、缺乏批判精神等困境。亟需找到破解網絡文藝批評困境的方法,推動網絡文藝批評創(chuàng)新發(fā)展。
【關鍵詞】網絡文藝批評 創(chuàng)新發(fā)展 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I206.7 【文獻標識碼】A
新媒體時代,不僅網絡文藝作品獲得了眾多讀者的喜愛,而且對文藝批評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評論工作。文藝批評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是引導創(chuàng)作、多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力量。”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做好文藝批評工作指明了方向。新媒體環(huán)境中,如何看待網絡文藝,如何進行文藝創(chuàng)作,如何加強和提高網絡文藝審美意識……這些都迫切需要網絡文藝批評的引導。
當前網絡文藝批評的特點、作用與問題
互聯網正在快速而深刻地改變文藝生產方式,已經形成一個全新的文藝生態(tài),改變了文藝批評的格局。表面上看,網絡文藝批評只是形式上或者媒介上的變化,但實際上,媒體的變化尤其是網絡文藝批評的變化,影響著人們對文藝審美與價值的判斷。
在一定程度上,網絡文藝批評反映出網民積極參與文藝批評的意識,以及滿足大眾文藝的鑒賞需求。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為網絡文藝批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支撐,文藝批評呈方興未艾之勢。當今,網絡文藝批評有四個基本特點:一是大眾化。網絡媒體出現后,由于批評載體具有廣泛性和普遍性,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網絡文藝批評當中來。從某種意義上講,網絡文藝批評正如法國文學批評家蒂博代所說的,是“自發(fā)的批評”。它是以網民大眾為主體的批評者,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上自發(fā)進行的文藝批評范式,富有勃勃生機。二是形式多樣化。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文藝批評呈現出立體化和超文本化的狀態(tài),既有文字的批評,也有圖片和影像等方式的批評。網絡文藝批評基本不設門檻,向所有社會成員開放,大家都能積極參與其中,并且評論數量可觀。這些全新的批評樣式,給網絡文藝批評帶來新的景象。三是時效性。網絡文藝批評具有傳播速度快、互動性較強等特性,批評者可以隨時隨地按照自己的審美情趣,對文藝作品進行批評,同時還可以隨時隨地修改或刪除,使得網絡文藝批評具備了即時、迅速、快捷的傳播優(yōu)勢。比如看電影、電視,人們可以一邊看一邊進行評論,以彈幕的方式呈現,瞬間就能與讀者產生互動。四是通俗化。網絡文藝批評呈現大眾化趨勢。文藝批評者可以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方式來進行交流,以擴大文藝批評的影響力。由此可見,網絡文藝批評的通俗化,既能展現網絡文藝的獨特優(yōu)勢,又能進一步推動順應時代要求的文藝潮流。
近年來,網絡文藝批評發(fā)展態(tài)勢迅猛。由眾多網民組成的批評群體在新媒體平臺及各大文藝網站參與文藝批評,現已成為網絡文藝批評領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網絡文藝批評具有三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幫助人們更好鑒賞藝術作品,提高鑒賞能力和鑒賞水平。藝術批評者在鑒賞的基礎上,對藝術作品進行科學、認真、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從中發(fā)現作品的審美價值,能夠更加準確、更加深刻地理解藝術作品和藝術現象,從而給人們的藝術鑒賞以有益的指導、幫助和啟發(fā)。二是通過藝術作品的評價,形成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反饋。網絡時代的文藝批評模式,讓讀者和作者之間可以面對面交流,作者明白讀者需要什么樣的作品,而且可以集思廣益,從不同的角度衡量評論文藝作品,有利于以后的文藝創(chuàng)作。三是豐富和發(fā)展藝術理論,推動藝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文藝批評者在評析文藝作品過程中,積極探索引導影響廣泛的大眾批評走向,不斷提升其文藝批評理論水平,以適應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文藝批評需求,為網絡時代的文藝批評提供新的發(fā)展思路。
網絡文藝發(fā)展到今天,大眾的審美與批評能力、批評形態(tài)都發(fā)生了重要變化。目前,網絡文藝批評存在三個主要問題:一是娛樂化傾向。一味地追求娛樂效應,制造離奇話題來吸引讀者眼球,拋棄了文藝批評應有的社會引導、審美功能,這不僅不利于作品品質的提高,也不利于網絡文化環(huán)境的凈化。此外,海量的網絡文藝批評中也存在一些雜音和不良現象,阻礙著網絡文藝批評的健康發(fā)展。二是功利化傾向。經濟利益深入藝術批評之中,在網絡時代顯得尤其明顯。在市場推動下,一些網絡評論出現了唯點擊量、唯流量的傾向,降低了文藝評價標準,有的甚至偏離了方向。三是非理性化傾向。個別批評者陷入純粹個人感性判斷,缺少獨立思考和理性反思,有時或被他人觀點所左右,作出人云亦云的評判,使文藝批評發(fā)揮不了應有的引導作用。
新媒體時代網絡文藝批評面臨的困境
近年來,網絡文藝市場非?;馃?。然而,面對數量龐大、質量參差不齊的網絡文藝作品,網絡文藝評論遇到以下幾方面的困境。
第一,網絡文藝評論內驅動力不足。目前,網絡文藝評論隊伍主要由學院派批評、傳媒批評和網民在線批評組成。前兩者關注的主要是影視劇等傳統(tǒng)文藝作品,從主觀上來說,其對網絡文藝批評不夠重視。由于網絡傳播速度快、內容更新頻繁,一些網民的批評成果或潛在價值難以引起人們的注意,甚至無人問津,從而造成網絡文藝評論內在驅動力不足。
第二,網絡文藝評論審美標準不夠明確。近年來,隨著文藝市場化的發(fā)展,文藝評論出現了一些以功利性為目的的評論,從而削弱了網絡文藝思想品格,一些網絡文藝批評成為一種娛樂化和功利化的話語游戲。讀者在眼花繚亂的網絡文藝評論中,也時常感到困惑、不解。在文藝批評過程中,由于庸俗化、娛樂化的傾向,降低了網絡文藝審美品質,其引領風尚的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發(fā)揮。
第三,網絡文藝作品數量多精品少。如今,每天網絡上傳的文字量數以億計,每年完本的網絡小說有數萬部。一部網絡小說動輒數百萬字,但精品卻不多。如何在沙里淘金、去粗取精,對評論家來說也是個嚴峻考驗。
第四,網絡文藝評論缺乏批判精神。這主要表現在部分網絡文藝批評者缺少對文藝發(fā)展規(guī)律的研究,缺乏對文藝功能價值的引導,缺失抵制媚俗文藝的勇氣。目前,我國網絡文藝產業(yè)快速增長,網絡文藝創(chuàng)作市場龐大,但高質量的作品較少。此外,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網絡文藝批評的個人化、碎片化、膚淺化問題也阻礙了文藝批評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推進網絡文藝批評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路徑
“要加強和改進文藝理論和評論工作,褒優(yōu)貶劣,激濁揚清,更加有效地引導創(chuàng)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指出了文藝理論和評論工作的重要性。在“人人都能成為評論家”的新媒體時代,如何找到破解網絡文藝批評困境的方法、找到推動網絡文藝批評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路徑,顯得尤為重要。以下六個方面的思路,可以在實踐中探索應用。
一是轉變固有思想觀念,全面把握新媒體文化傳播規(guī)律。加速推動傳統(tǒng)媒體與新興媒介的融合發(fā)展,不斷適應網絡傳播特點,創(chuàng)新網絡文藝批評手段,盡快完成從新媒體的旁觀者向參與者的角色轉換。學院派批評、傳媒批評和以網民為主體的在線批評之間要取長補短,形成相互借鑒之勢。網絡文藝批評要建立起創(chuàng)作與批評的良好互動關系,找到適應網絡特點的文藝批評寫作、傳播和接受規(guī)律,推動和繁榮新媒體時代的網絡文藝批評,并引導其朝著健康方向發(fā)展。
二是加大培養(yǎng)扶持力度,壯大網絡文藝批評的人才隊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yōu)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guī)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這為推動文藝批評的繁榮與發(fā)展提出了明確要求。網絡文藝已經成為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內容。推動網絡文藝創(chuàng)新發(fā)展,要加強網絡文藝批評隊伍的建設,培養(yǎng)一支文化素質高、藝術鑒賞力強、反應速度快、有戰(zhàn)斗力和年輕化的網絡文藝批評隊伍,讓其成為文藝批評意見領袖和中堅力量,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切實擔負起網絡文藝批評的時代使命。
三是不斷創(chuàng)新表達形式,彰顯文藝批評與引導的重要性。網絡文藝批評在新媒體背景下,要“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文藝評論作者不僅是文藝作品的觀察者、觀看者,還是研究者。很多文藝評論都建立在研究的基礎上,這就需要評論者針對文藝作品及其作者的實踐,展開有效評說。只有不斷完善表達形式和審美標準,彰顯文藝批評與引導作用,網絡文藝批評才能跟上時代步伐,煥發(fā)新的活力。
四是不斷更新知識和理念,構建網絡文藝批評評價體系。文藝評論者需要大量閱讀網絡文藝作品,走進網絡文藝創(chuàng)作現場,參與網絡文藝互動,了解并及時發(fā)現網絡文藝新動向。要用前瞻性的眼光,著眼于網絡文藝批評的未來,構建起一套高效、全面、科學的網絡文藝評價體系,真正發(fā)揮出文藝批評固有的強大功能。
五是發(fā)揮價值引領、美學導向、思想召喚的功能,積極引領網絡文藝潮流。文藝批評者要深入研究網絡文藝批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加強對文藝熱點的即時回應和權威解讀。面對庸俗、低俗、媚俗等不良內容,及時發(fā)聲亮劍。此外,文藝批評還要將中華美學精神與當代審美追求深度結合,在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等方面,重視其有效抵達。
六是構建有見地的網絡文藝批評,提升網絡文藝評論的有效性。文藝批評承擔著指導創(chuàng)作、引領鑒賞、把握方向、糾偏扶正的責任,要充分利用短評、微評、段評、短視頻等各種新形式,擴大網絡文藝批評的影響力,發(fā)揮文藝批評的作用。一方面,網絡文藝批評在創(chuàng)新發(fā)展過程中,要讓深奧難懂的專業(yè)批評話語越來越通俗;另一方面,隨著廣大讀者文藝素養(yǎng)的提升,網絡文藝批評逐漸呈現出專業(yè)化趨勢。為提升網絡文藝評論的有效性,應積極促進網絡文藝批評與專業(yè)批評形成良性互動、相互補充。
“有了真正的批評,我們的文藝作品才能越來越好。文藝批評就要褒優(yōu)貶劣、激濁揚清,像魯迅所說的那樣,批評家要做‘剜爛蘋果’的工作,‘把爛的剜掉,把好的留下來吃’。”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廣大文藝批評工作者在新媒體時代搞好文藝批評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和根本遵循,我們應牢牢把握。
(作者為巴黎第一大學(先賢祠—索邦大學)美學博士)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4年第20期。
②顏桂堤:《構建有誠意有見地的網絡文藝批評》,《光明日報》,2022年8月6日。
③高偉:《塑造健康的互聯網文藝生態(tài)》,《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9月18日。
責編/周小梨 美編/陳媛媛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