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chuàng)精品 > 國是論衡 > 正文

一帶一路:從“兼濟天下”到“人類命運共同體”(2)

中華文化要解決“水土不服”問題,在沿線沿路生根開花

主持人: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漢森說過這么一段話:“絲綢之路之所以改變了歷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絲綢之路上穿行的人們把他們各自的文化像其帶往遠方的異國香料種子一樣沿途撒播。”我想請兩位教授開一個藥方:怎么讓中華文化的智慧沿著“一帶一路“種植下去、撒播下去、生發(fā)出來?

王靈桂:在“一帶一路”建設的今天,我們可以借鑒一下歷史經(jīng)驗。我舉一個例子。阿拉伯歷史上有一個百年翻譯運動,把歐洲歷史上各種經(jīng)典翻譯成阿拉伯文。當后來歐洲因為宗教迫害文明中斷的時候,可以從阿拉伯把保存下來的思想、文化吸取回來,這對后來的文藝復興運動影響很大。后來,美國學者講過這樣一段話:“在延續(xù)2100多年歷史的古老絲綢之路上,對西方文化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莫過于始自莫臥兒王朝的‘百年翻譯運動’。”因此,中國文明首先要讓人看得懂,要搞好我們自己的經(jīng)典翻譯工作,把我們的思想傳播出去。我們現(xiàn)在的對外傳播比較重視英語,但“一帶一路”沿線沿途國家有200多種語言,在翻譯方面力度還不夠。

王義桅:播撒種子,就是要讓文明的種子生根發(fā)芽,長成參天大樹。我在《世界是通的》這本書里,把“一帶一路”稱為21世紀的新長征。我們要把合作共贏的理念,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把中國夢和世界各國夢融通的這樣一些種子播種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讓它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這才是治本而非治標。我們現(xiàn)在要把“一帶一路”變成教材,變成APP軟件,變成字典,甚至搞科普創(chuàng)作,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但也是一個長期工程,所以我們要有耐心。首先,我們自己要加強學習;其次,要為其他國家提供適合他們閱讀習慣的文化產(chǎn)品,讓他們更多地了解“一帶一路”。

王靈桂:文化走出去,要解決水土不服的問題。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定能夠在當?shù)厣l(fā)芽,開出燦爛花朵。

總書記講,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花朵,就算這種花朵再美,那也是單調(diào)的。中國的包容就是鼓勵開出更多不同顏色的花朵,這樣世界才會春色滿園。

讓不同文明進行對話,取長補短,相向而行

主持人:在“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中國一方面在撒播種子,另一方面也要吸取,這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在二位看來,“一帶一路”的實施對于中華文化發(fā)展創(chuàng)新有什么啟發(fā)和推動?

王義桅:我在《“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zhàn)》這本書里強調(diào),中華文明經(jīng)歷了三大轉(zhuǎn)型:以前是內(nèi)陸文明,今天主動實行“一帶一路”,陸海同時進行;同時,從農(nóng)耕文明走向工業(yè)和信息文明;第三,從地域性文明走向全球性文明。今天孔子學院遍布130多個國家,是真正全球性的。

王靈桂:“一帶一路”所體現(xiàn)的文化在歷史上是有傳承的。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里面有這么一段話,“在羅曼語族各民族那里,從阿拉伯人那里吸收過來并重新發(fā)現(xiàn)的希臘哲學那里得到營養(yǎng)的一種開朗的自由思想,越來越深地扎下了根,為18世紀的唯物主義作了準備。”當時的阿拉伯人就是通過絲綢之路吸收了古代歐洲人的思想保存下來,并不斷發(fā)展。“一帶一路”涉及不同的文明,文明之間會發(fā)生沖突,但是外來文化在中國本土化過程中盡管有磕碰,總體上卻是和平的,就是因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包容思想。因為這種包容性,我們可以打造一個平臺,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進行對話,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相向而行。這是我們中華民族非常獨特的一種文化魅力,也是今后“一帶一路”研究非常重要的課題。

抓住痛點問題,補齊理論短板

主持人:就兩位的觀察而言,現(xiàn)在“一帶一路”建設有哪些比較緊迫的問題,您又有怎樣的建議?

王靈桂:“一帶一路”研究一定程度上存在虛化和泛化問題。我對國內(nèi)現(xiàn)有的“一帶一路”研究機構進行了最簡單的統(tǒng)計,在網(wǎng)上輸入關鍵詞“一帶一路”和“機構“,居然有270多家。大家基本上是在一個水平上進行研究,現(xiàn)在的理論還解釋不了“一帶一路”建設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因此,要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學術研究、理論支撐。

另一個痛點是什么呢?我們研究“一帶一路”,但是我們很多人都沒有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沿線國家到底有什么特點。因為了解不深,只能是你說什么我也說什么。總之,“一帶一路“理論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

說了痛點、難點,肯定有亮點。中國社科院剛剛評出2016年度的23個重要成果,其中就有我們關于“一帶一路”的作品,也算是一個亮點,不過這個亮點還是非常弱小的燭光。我們希望通過更長的時間形成燎原之勢,用智庫研究照亮“一帶一路”不斷前行的道路。

王義桅:第一個問題,就是要認識到“一帶一路”是從歷史中來,但超越歷史,一定要用前瞻的思維方式看“一帶一路”。還有一個就是現(xiàn)在的世界有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不能用簡單的線性進化邏輯、趕超邏輯來理解“一帶一路”。要進行綜合式跨學科研究,真正確立“一帶一路”大學問。但目前我們的學科體系、思維模式、知識結構還遠遠跟不上。

王靈桂:研究“一帶一路”要依靠綜合學科,不是單一學科。就像老中醫(yī)開方子,這個方子肯定有很多味中藥,我們不能只吃一味,否則解決不了問題。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受到國際社會歡迎

主持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于五月舉行,二位對論壇有什么樣的期待?

王靈桂:最近我遇到一件“麻煩事“——經(jīng)常收到各國智庫的郵件、電話,問我5月14號這個會能不能讓他們來參加。我從中發(fā)現(xiàn),這個會議在國外智庫里有這么大的影響,那么多人都想?yún)⑴c到這個宏大的工程里面。我想,“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受到國外的歡迎,受到國外智庫的追捧,本身就是一種動向。窺一斑而見全豹。從這一點,就能預測會議一定會非常成功。

我想,五月的論壇應該是一個總結的會,也是一個展望的會:總結過去三年多我們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取得的經(jīng)驗、成就,也深入討論下一階段怎么規(guī)劃。同是,我認為這個會是向務實轉(zhuǎn)變的一個轉(zhuǎn)折點。“一帶一路”已經(jīng)成為國際上的熱詞了,今后要繼續(xù)保持這個勢頭,同時要真正落地,要有實實在在的成果出來,讓老百姓感受到“一帶一路”帶來的切身利益。智庫應該在其中發(fā)揮相應的作用。

王義桅:在中國上大地上開這樣一個高峰論壇,我們是擁有知識產(chǎn)權的,是主場。我認為,這個會應有三個目標:一定要把倡議變成機制,把共識變成行動,把雙邊變成多邊,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要靠項目體現(xiàn)“一帶一路”,靠產(chǎn)品靠服務等等改變?nèi)说纳睿瑥亩屖澜缫驗?ldquo;一帶一路”而更加美好。

主持人:從中華文明的歷史深處走來,向人類共同的美好未來延伸,“一帶一路”不僅是一條包容發(fā)展之路,一條合作共贏之路,更是一條文明互鑒、交流交融之路。相信沿著這樣的道路堅定前行,我們一定能夠奏響人類文明的大合唱,鑄就共贏發(fā)展的新輝煌。今天的訪談到此結束,讓我們再次感謝兩位嘉賓,也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次再見。

上一頁 1 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