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chuàng)精品 > 學術視野 > 文史 > 正文

哈利·波特20周年,你不知道的20件事

6月26日是羅琳第一本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出版20周年紀念日,這系列魔法故事在讀者眼中的影響力毋庸置疑,出版20年來,它累計在世界各地賣出5億本,并被翻譯成70多種語言。距這一系列的最后一本小說《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出版已經(jīng)有10年之久,但在哈迷心中,哈利·波特還遠未過時。

在6月26日這一天,關于“哈利·波特”出生20年的新聞在各大外媒刷屏,大家至今還在關注著這個大難不死的男孩?!缎l(wèi)報》發(fā)表了文章回顧這二十年來,圍繞哈利·波特的20件趣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關于這部最熟悉的小說,你還有什么不知道的往事。

6月26日,英國倫敦,哈利·波特迷參加《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出版20周年紀念日相關活動。本文圖片 視覺中國

1.有些最初的版本升值非??欤?/strong>

1997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第一輪印刷時,只有500本精裝版,其中300本流向了圖書館。如果你找到了其中一本,那可值不小一筆錢——你至少可以期待用它換回30000英鎊。一個有趣的細節(jié)是:在《每日電訊》的書架上,曾經(jīng)多年來都躺著這樣一本精裝版,但在21世紀初,它神秘地失蹤了。如果你是那個偷了書的小混蛋,請與報社原文學編輯Kate Summersacale女士聯(lián)系。

2.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哈利·波特最終與伏地魔決斗時,他用了一個閃回咒,這個咒語可以讓魔杖逐個回現(xiàn)之前施過的咒語,死于伏地魔魔杖之下人的幻影一個個從魔杖之中出現(xiàn)。哈利的父親詹姆斯在他媽媽莉莉之前出現(xiàn)。但根據(jù)“哈利·波特”系列此前的故事,詹姆斯是在保護哈利和莉莉逃脫的過程中死去,按道理應該比莉莉出現(xiàn)得晚。粉絲們猜測羅琳在這里埋下了值得大書特書的伏筆,但羅琳最終承認這是一個筆誤,并在之后的版本中修正了這個情節(jié)。

3.后見之明很寶貴

1997年6月26日,《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發(fā)行時,幾乎完全沒被人關注到。那一天,人們顯然對愛爾蘭共和國選出Bertie Ahern(還記得他嗎?)為新總理的新聞更感興趣。他們還在為了新的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吵吵鬧鬧,并且好奇戴安娜王妃的感情生活究竟是怎么回事。剩下的人則在為辣妹組合(Spice Girls)瘋瘋癲癲。對了,那一年最暢銷的小說屬于約翰.格里森姆(John Grisham)。

4.兒童書也可以很政治

羅琳最聰明的決定之一,就是讓她的角色們和讀者以同樣速度一起成長。每本書都被設定在一個學年內,隨后在主題上逐漸變得悠長、黑暗和成人化。在第四本書《哈利·波特和火焰杯》中,赫敏成立了家養(yǎng)小精靈促進協(xié)會,為這些被當做天生奴隸對待的小精靈爭取自身權益,羅琳還讓喜歡顛倒黑白的記者麗塔·斯基特在這本書中出現(xiàn)。而且,任何人都可以看出,這本書中純血統(tǒng)巫師對混血“泥巴種”的滅絕戰(zhàn)影射的是納粹的種族滅絕政策。

5.學者一思考,我們就發(fā)笑

哈利波特學術研究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大熱門??炜纯催@些論文題目:“論《哈利波特》中鷹頭馬身有翼獸作為互文性的最佳案例”;“哈利波特與密室:一個精神分析的觀點”;“從大屠殺到9·11:從哈利波特看當代世界與邪惡實力的斗爭。”

6.有些人跟樹樁一樣蠢

在美國的一些地方,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大量焚燒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書籍,因為他們認為,這些書在鼓勵孩子們從事巫術。“在那些無辜的臉龐背后,是撒旦之力。”來自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基督社區(qū)教會的杰克·布羅克(Jack Brock)牧師2001年說,“哈利·波特是魔鬼,他正在摧毀人民。”

7.早在星巴克之前,小咖啡館就是個寫小說的好地方

眾所周知,寫出第一本《哈利·波特》時,羅琳還是個單身媽媽,靠著愛丁堡城里尼古爾森咖啡廳和大象咖啡廳的一杯杯咖啡完成了這部杰作。20年后,前者已經(jīng)變成了一家中餐館,后者每天被游客擠爆,你估計得花好大勁才能在那兒寫完一本書。

大象咖啡廳的墻壁上到處都是哈利·波特迷的留言。

9.你可以把兒童書賣給成年人

《哈利·波特》大熱,為了讓大人們也能參與、享受他的冒險,但又避免在公共場合被看到讀兒童書籍,書商們開始想辦法。1998 年,布魯姆斯伯里出版社(Bloomsbury)發(fā)布第一波所謂的“成人版”——其實內容上啥都沒加,只是加了個看起來更嚴肅的封皮。

10.書可以神秘到連譯者都搞不到

在最瘋狂的時候——大致來說,是從《哈利·波特與火焰杯》開始——午夜里的新書發(fā)布被嚴密警戒,在英文原版被放進書店之前,連譯者都拿不到他們的拷貝。這種感覺可能會很煎熬,比如,法文版的譯者們盡管以團隊方式協(xié)作,一刻不停地翻,卻還是不斷看到英文版的銷量正在一次次沖擊新高。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孫易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