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比較研究 > 正文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巴西與韓國比較研究

世界銀行(2016)將人均國民收入(GNI)介于1026美元至12475美元的國家定義為中等收入國家,這些國家占全球經濟總量的1/3、總人口的71%和貧困人口的73%,其增長與發(fā)展關系全球福祉。然而,相關研究顯示,中等收入期的增長波動、停滯甚或下降具有一定普遍性,對比這一時期增長績效不同國家的發(fā)展經驗,能夠為探求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和突破提供參考。

本文通過對比研究巴西和韓國,試圖從外向型經濟發(fā)展模式下“出口—增長”聯(lián)動的視角解釋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文章后續(xù)部分內容為:第一部分對比巴韓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之后的路徑差異;第二部分分析兩國經濟增長穩(wěn)定性不同的原因;第三部分說明低增長出現(xiàn)的結構性原因;第四部分提出啟示和建議。

一、巴西和韓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兩極案例

近代以來,巴西和韓國都經歷了由進口替代向出口導向模式的轉變,兩國發(fā)展軌跡在短暫交集后出現(xiàn)分化。巴西是發(fā)展中國家中最早啟動現(xiàn)代化的國家之一,在經歷20世紀60、70年代期間經濟快速增長的“巴西奇跡”后,率先進入中等收入階段。韓國的現(xiàn)代化起步晚,直至60年代末期時經濟總量還遠低于巴西。1967年,兩國經濟差距達到峰值,巴西是韓國人均GNI的2.2倍。此后,兩國差距逐步縮小,自80年代起,韓國的人均GNI開始超越巴西,并逐步達到高收入水平,而巴西則危機不斷,長期徘徊在中等收入區(qū)間。

世界銀行的相關研究將“中等收入陷阱”做出了相對與絕對標準的劃分,巴西和韓國在兩重標準下都成為跨越這一發(fā)展陷阱的兩極案例。就絕對標準而言,世界銀行認為長期停滯中等收入區(qū)間即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圖1描述了1962-2015年期間兩國人均GNI的演變,從中可見,巴西在20世紀70年代末前后步入上中等收入區(qū)間,但此后始終未能邁過高收入門檻;韓國則在1980年前后升至上中等收入階段,在1995年進入了高收入階段。

就相對標準而言,世界銀行將中等收入區(qū)間定為美國收入的1/8~1/2。新古典增長理論的“趨同假說”認為,發(fā)達地區(qū)和欠發(fā)達地區(qū)最終會發(fā)展趨同。因此,“中等收入陷阱”本質上是“趕超”停滯。圖1顯示了兩國人均GNI相對值的變化,可以看到,巴西經濟增長先揚后抑,人均GNI相對值在1975年突破0.125(美國收入的1/8)之后,始終在0.23下波動,未能達到高收入標準,對美國的“趕超”陷入停頓甚至回退狀態(tài)。韓國的人均GNI相對值呈現(xiàn)總體上升趨勢,1979年超過0.125,2014年之后超過0.5(美國收入的1/2),“趕超”相對延續(xù),從而成為嚴格標準下的高收入國家。

現(xiàn)有研究顯示,中等收入狀態(tài)的延續(xù)時間與人均GNI的增長速度和穩(wěn)定性相關。增長率差異是造成巴韓兩國跨越中等收入階段兩極表現(xiàn)的直接原因。對比兩國的人均GNI增長率,可以看到,雖然其人均GNI增長率均有波動,但巴西多次出現(xiàn)負增長且波動程度遠超韓國。尤其是80年代之后,巴西的增長速度大幅減緩且波動加大。以兩國人均GNI相同的1981年為起點,彼時高收入門檻值是兩國人均收入的7倍,在10年、20年和30年內突破中等收入期應達到的必要增長率如表1所示。此后的30年間,韓國每十年的人均GNI年均增長率依次為13.1%、7.1%和4.8%,為較快跨越中等收入期創(chuàng)造了條件;巴西每十年的人均GNI年均增長率則依次為-0.34%、0.84%和3.1%,低于迅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需的必要增長率。

綜上,巴西和韓國過去50多年間的發(fā)展歷程對比顯示,中等收入時期的增長質量是決定這一階段延續(xù)時間的關鍵因素。由于增長率無法達到跨越中等收入所需的必要水平且頻繁大幅波動,巴西長期深陷這一發(fā)展階段;相反,正是由于保持了相對高質量的增長,韓國得以在發(fā)展中經濟體中脫穎而出,較早地進入高收入階段。

上一頁 1 2345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光菊]
標簽: “中等收入陷阱”